【“三全育人”征文演讲比赛三等奖】教育学院 2022级汉语言文学1班 梅晓桦:彩虹门内,聆听师说
2023-11-04

在广东白云学院彩虹门如同天边的绸带,横跨于学府的蓝天之下。我,身为一名汉语言文学学生,被它身后的博艺楼所深深吸引。当我初踏这片学海,博艺楼散发的浓烈文化气息便让我的心灵震撼。透过那扇充满历史浩瀚的文学之门,仿佛步入了一个沉浸于书香与墨韵的智慧殿堂。

在广东白云学院度过的每一天,每一缕晨光和晚霞都有新知的获取和思想的探究紧密相伴。其中,我与刘孟洋副教授的交流,更加深我对学术与生活交融的领悟。

当初我刚入学,曾对“思想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视其为枯燥的理论和口号。然而,走进刘教授的课堂,我的观念便得到了更新。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巧妙地将生活实例与政治理论融为一炉。记得有次,他用一个日常的家庭故事为我们讲解了社会契约论,使我对其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不仅如此,刘教授还经常鼓励我们进行课堂讨论。每当我们有疑惑或者不同的观点,他总是耐心地听我们发言,然后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更加勇于表达和探索。课后,我亦时常走到博艺楼,寻找刘教授解疑答惑。每次与他交谈,他总是全心全意地聆听。我们的对话时而涉及课程外的领域,探索文学、历史以及人生的哲思。正是这些深入骨髓的交流,让我洞悉了学术非仅是书中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与态度。在广东白云学院的首年岁月里,我从一个对政治视而不见的少年,逐渐蜕变为一名对思想与政治怀有浓厚兴趣的求学者。这样的转变,离不开刘教授的耐心栽培和智慧启迪。

刘教授时刻敦促我们认识到:“思想与政治,不仅是对政策的解读,更是文化、历史与哲学的深度交融。”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堂中,他引导我们在古籍中探寻与当代政治思想的共鸣。我曾质疑自己选择汉语言文学的初衷,但是在刘教授的启示下,我逐渐领悟到文学与政治实则是互为表里的。一个国家的文学宝库,往往映射出它的思维与政治取向。无论是古老的《诗经》还是现代的文学佳作,均饱含着对时代、政治和社会的深入剖析与批判。

于这大学时光中,我每一步的前行、每一次的沉思,都带着深沉的感恩之情。当我站立在白云学院的广袤土地上,仰视那座熟稔的博艺楼,我的心灵便被刘孟洋教授的形象所吸引。他为我展现了思考的无限可能,为我的生命绘制了一片璀璨的星空。如今,每次我凝望着彩虹门,追溯过去的脚步,内心充满无尽的谢意。我感激广东白云学院赋予我如此珍贵的求知和成长的机会,感激刘孟洋教授为我照亮前行的路途。他在我心中,不仅是尊崇的良师,更是我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指路人。感激浩瀚文学里,聆听白云师说,感激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