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育人主体、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未来育人格局、体系、标准、效果的重新建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
作为广东白云学院的教师,杨勇军老师始终践行着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方法,积极将德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将思政课程与教学育人相融合,探索育人新模式,实现育人新目标。他也会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拓展到校外、到企业、到社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杨勇军老师能够不断引导学生将自身经验和课堂上所学内容互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会留下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杨勇军老师会在讨论后让我们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时班级上课氛围并不活跃,没有同学会主动举手发言,但杨勇军老师依旧会引导我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有时同学们的答案不是很完美,有时答不上来,但杨勇军老师总是能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给予同学们充分的肯定,鼓励我们从“社恐”到“社牛”、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主动说”,引领着我们探寻有趣的案例。原以为大学课堂氛围是严肃、紧张的,但恰恰相反杨勇军老师会在课堂上采取引导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的报告、让学生承担“教师”角色等方式来为课堂增添些趣味,让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转变为由学生让担任课堂主要角色的新式课堂。让学生给学生上课,更容易在彼此之间产生同频共振,让课堂在学生之间一来一回的互动中悄无声息的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也能够在学生的“角色扮演”中达到巩固的效果。这为“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塑造了一个育人的大环境,达成了在教育上“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在课后,杨勇军老师也是学生的“好朋友”,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等十分上心。他时常会把班级班委召集起来,详细询问班级同学状态、班级最新动态;与同学们讨论学习方法,以自身经历分享如何有效学习;关心同学们就业、创业规划,给同学们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与班级同学讨论关于学科发展,鼓励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杨勇军老师常说:“我们只有心中有目标,行动才会有力量。”这句话一直在鼓励着我们不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他在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前提下,不断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参考意见,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将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链条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同时也协助学院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杨勇军老师始终坚持对学生在过程上的引导,从时间序列上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每个阶段的目标,这也推动了杨勇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与育才育德活动的融入结合,并且贯穿于学生生涯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全过程育人”的“贯通衔接”。
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杨勇军老师时刻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踏实,敬业爱岗,钻研业务,始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教育工作。
德育是人梯,鼓舞着莘莘学子勇攀高峰;德育是绿叶,讨托着桃李之花尽情绽放;德育是渡船,搭送着千万求知者抵达胜利彼岸!杨勇军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合格教师的德育教育,关爱学生是德育之精髓,平等交流是德育之良计,立德树人是德育之方针,“三全育人”是德育之宗旨。教师与学生也本应是一体,一同进步,相互成长,共同实现“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催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